新聞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首頁
產品
解決方案
關于我們
服務支持
聯系我們
Information Centre
時間:2022-12-14 16:14:24
“中國制造業轉型,尤其是數字化轉型早就開始了,但是面對數字化轉型,目前仍有一些中小企業‘不敢’‘不愿’‘不會’,值得業界關注。”近日,上海黑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MO肖哲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國際競爭更趨激烈。數字科技的成熟、應用、擴散與融合,為“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提供了難得機遇。
業界人士指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有效破解“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發展掣肘,亦可促進生產要素的再重組,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戰略性轉變。
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薄弱、綜合性服務商規模不足、核心技術人才供給匱乏、數據管理規范尚不明晰等痛點、堵點。
肖哲談及,面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有三類中小企業值得關注。“一是早期信息化轉型不順利,使之不敢繼續投入;二是滿足于當前現狀,不愿改變;三是難以找到數字化轉型的著手點。”
在此背景下,持續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亟待“瞄準”這些短板弱項精準施策,更好實現數字科技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
在泰森(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數字官陳源看來,數字化有兩種使命:一是找到企業的短點、痛點、堵點,進行打通、鏈接、優化;二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培養數字化基因,從而發現企業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
“工業制造業是一個高度依賴于協作的模式,無論產業鏈上下游,還是企業內部、外部都有大量的協作。”上海子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洋對中新社記者說,協作的本質是信息的傳遞與反饋,而工業數據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讓工業領域的信息化流轉面臨很大挑戰。
“在智能制造生產運營管理中,僅僅是把設備數據、物料數據及其他系統數據等收集起來還不夠,這只不過是碎片化的協同。”肖哲表示,利用數字科技新技術賦能制造業“鏈式”數字化轉型很關鍵,生產管理系統就扮演了制造業中非常基礎且重要的一環。
“‘鏈式’數字化轉型能夠加速制造業整體協同的效率,我們設計了幫助工廠管控生產運營管理的軟件,實現廠內協同、多工廠間協同、供應鏈協同等,幫助工廠降本增效、提質增收。”肖哲說。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機器人、3D打印、擴展現實等數字科技新技術迭代升級,正推動制造業發生深刻變革。
當前,制造業領域熱門的工業元宇宙,覆蓋工業生產全鏈條環節,將物理生產系統與虛擬數字世界相融合,實現工業系統中的人、事、物全面互聯和關系構建。
在元宇宙風潮下,AR(增強現實)被視為元宇宙的重要入口。亮風臺(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總監魏超群告訴中新社記者,制造業已經能夠實現物理世界數字化,利用AR等技術,以數字化系統改進現實工廠,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AR技術讓工人‘解放雙手’,從而大幅降低制造端的誤操作率、生產成本以及人的學習成本,并能大幅提升整個工業生產效率,還能對所有工作進行評估。”魏超群說,AR在工業領域的運用逐漸廣泛,隨著工業元宇宙到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加速融合的步伐。
“AR、數字孿生等前沿新技術發展將為制造業帶來跨企業、跨產業協作,通過全產業鏈數據與應用場景的連通賦能,助力中國從規模制造走向柔性敏捷的智能制造。”周洋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